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1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449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125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99篇
口腔科学   165篇
临床医学   1768篇
内科学   1144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383篇
特种医学   5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11篇
综合类   3237篇
预防医学   1635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1397篇
  16篇
中国医学   1235篇
肿瘤学   22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1病例资料 病史:患者男性,60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不利3月余”于2004年7月8日入院。患者2003年9月份体检时发现“糖尿病”,住院治疗后发现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住血液科行定期化疗。至今已6个疗程。自今年4月第4个疗程后感觉双足及手指尖麻木乏力,行走时有踏棉感,经神经营养等对症治疗,双手指尖麻木感逐渐消退,但双足麻木、乏力感逐渐向膝以上发展,呈袜套样对称分布,并伴触痛和自发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7表达变化,以及对其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分别与终浓度为0(对照组)、10-6mol/L、10-7mol/L、10-8mol/L、10-9mol/LAngⅡ共培养24h。通过AnnexinV-FITC/PIKit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和Smad7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Smad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10-6mol/LAng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指数显著增加,分别为(27.06±1.14)%vs(3.09±0.73)%(P<0.001)。与对照组相比,Smad7的表达在含有AngⅡ组中均呈现出低表达水平,并在一定范围内随AngⅡ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受到抑制,并与细胞凋亡指数成负相关(r=-0.82,P<0.05)。结论:AngⅡ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7的表达,同时促进细胞凋亡,二者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误诊原因.方法:对6例被误诊的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有腹痛,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误诊时间2日~5个月,中位时间13 d.初诊时误诊为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2例,胰腺炎1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胃癌合并幽门梗阻1例,肠梗阻1例.后行胃镜检查均见胃黏膜糜烂、水肿,活组织病理检查(活检)均见嗜酸粒细胞浸润而确诊.结论:对EG的认识不足,未仔细分析检查结果,未作全面的相关检查,尤其未做胃镜及活检等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动作分析及在此基础上的强化性分离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每个作业活动进行动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性分离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分别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功能,以及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作分析的强化性分离性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脑卒中的康复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凝血因子V(Factor V,F V)活性改变,检测活化蛋白C抗性(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和凝血因子V基因F V Leiden、F V Cambridge、F V Hong Kong、F V Asp79His和F V I359T多态性.对95例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79例,肺栓塞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12例)和95例正常对照者.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FV Leiden、F V Cambridge和F V Hong Kong多态性,用MassARRAYTM技术检测F V Asp79His、F V I359T多态性.以一期法和校正的APTT试验分别对其中的65例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行凝血因子V活性水平和活化蛋白C抵抗检测.结果表明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血浆凝血因子V活性水平(108.03%±28.29%)高于对照组(95.17%±29.7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8);静脉血栓栓塞组活化蛋白C抵抗阳性13例(20.0%),对照组3例(5.0%),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二组均未发现FV Leiden、F V Cambridge、F V Hong Kong、FV Asp79His和FV I359T多态性.结论凝血因子V活性升高和活化蛋白C抵抗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但APCR与F V Leiden、F V Cambridge、F V HongKong、F V Asp79His和F V I359T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阑尾石MDCT征象诊断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87例阑尾炎和55例非阑尾炎患者的MDCT影像表现.统计分析阑尾石征象与阑尾炎的关系.结果 阑尾石征象阳性43例(阑尾炎患者33例,非阑尾炎患者10例),诊断阑尾炎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9%、37.9%和81.8%,在阑尾炎组和非阑尾炎组中出现的概率无显著差异性,亦不能鉴别阑尾炎的病理分型(P>0.05).12例梗阻性阑尾石征象(短径≥5 mm,位于阑尾近端)多见于阑尾炎组,但不能鉴别阑尾炎病理分型(P>0.05).5例腔外阑尾石征象仅见于坏疽性阑尾炎(P<0.05).结论 梗阻性阑尾石征象有助于阑尾炎的诊断,腔外阑尾石征象诊断坏疽性阑尾炎存在较高的特异性价值.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探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疗法治疗Ⅳ度压疮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2 例(64 处)Ⅳ度压疮患者创面采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疗法治疗,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经皮肤原位再生复原疗法治疗后, 32 例患者的64 处创面共治愈59 处, 显效4 处, 无效1 处, 治愈率为92.2%, 有效率为98.4%。60 d ~90 d愈合者25 处, 90 d ~120 d 愈合者21 处, 120 d 以上愈合者13处。结论 皮肤原位再生复原疗法是治疗Ⅳ度压疮的理想疗法, 结合“个性化优质” 护理措施, 能更好地促进压疮创面的生理性愈合。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颅脑创伤后尿失禁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提供多种治疗途径。方法:将120例颅脑创伤后尿失禁患者分为2组,B组为常规治疗组,A组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是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以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评价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好转率和意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2组排尿急迫减少,对于尿意忍耐力提升,咳嗽等用力等诱因诱发排尿次数减少,24h漏尿次数,夜尿的间隔时间以及次数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组有效率为88.3%,高于B组(8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意识障碍好转趋势优于B组。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颅脑创伤后尿失禁患者有效,能够改善患者意识障碍和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肺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地塞米松(DEX)和MT组,每组24只.采用气道内滴注LPS制备ALI大鼠模型;DEX和MT干预采用腹腔注射.分别于给药后3、6和12 h活杀各组大鼠取肺组织标本,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LPS组各时间点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MPO活性与MDA含量以及NF-κB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或P<0.01);应用MT及DEX均能显著缓解上述变化(P<0.05或P<0.01);上述各指标以6 h变化最为显著,分别达到峰值或谷底.结论 MT对ALI时肺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MT清除自由基及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